- 1、本文檔共297頁,可閱讀全部內容。
- 2、本文檔內容版權歸屬內容提供方,所產生的收益全部歸內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對本文有版權爭議,可選擇認領,認領后既往收益都歸您。
- 3、本文檔由用戶上傳,本站不保證質量和數量令人滿意,可能有諸多瑕疵,付費之前,請仔細先通過免費閱讀內容等途徑辨別內容交易風險。如存在嚴重掛羊頭賣狗肉之情形,可聯系本站下載客服投訴處理。
- 文檔侵權舉報電話:19940600175。
《政治生活》教學案
第一課 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第一框 人民民主專政: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新課標三維掃描
知識與技能
1.國家的產生、本質、性質和類型
⑴ 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⑵ 從本質上講,國家都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⑶ 國家性質(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在不同的國家中,社會各階級的地位是不同的,由此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國家,或者說不同的國體。國家的性質是由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性質決定的。
⑷ 根據國家性質,國家有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等類型。前三種類型的國家屬于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
2.人民民主專政
⑴ 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⑵ 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與剝削階級掌握的國家政權不同,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
⑶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⑷ 人民民主的特點:在我國,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
人民民主的 ① 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內容廣泛性)
廣泛性表現在 ② 民主主體的廣泛性。現階段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解放軍指戰員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
人民民主的 ① 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能夠自己管理國家
真實性表現在 ②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3.人權
⑴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⑵ 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有如下觀點:
①生存權、發展權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權;
②保護和促進人權,必須從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這個環節入手;
③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④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受人權的前提和保障。
⑶我們認為主權大于人權;西方有些國家認為人權大于主權,他們打著人權的旗號干涉別國的主權。
4.民主與專政
⑴民主是指在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主總是屬于統治階級的。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世界上從來沒有抽象的、超階級的、全民的民主。
⑵專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
⑶我國的民主與專政是辨證統一的。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互區別、相互對立,民主只適用于人民內部,專政則適用于敵對勢力。另一方面,民主與專政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過程與方法
1.明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通過與剝削階級掌握的國家政權相比較,明確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和本質。
3.從發揚民主和堅持專政職能兩個方面,明確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激發愛國熱情。
2.通過學習,使學生深刻理解民主與專政的辨證關系,理解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堅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立場。
學情分析與教學建議
1.學情分析
⑴學生已有知識分析:學生學習過法律常識,接觸過人民民主專政的說法,學生能夠舉出許多人民當家作主的實例,但缺少對這些政治現象的思考。在學習法律常識、中國近現代史知識、經濟常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人民民主專政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⑵學生日常經驗分析: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過許多人民當家作主的實例,也接觸過一些對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的現象,對人民民主專政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缺少理論思考。
⑶學生思維能力水平分析:學生對政治現象的認識容易片面化,犯一偏概全的錯誤,要么只看到人民民主,要么只看到專政職能。
⑷學法點津:
①舉例說明國家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切實保障人民民主。
②運用辯證分析法,分析民主與專政的關系。
③調查我國的人權狀況、中學生對政治生活的態度。
④對比新舊中國的變化,結合我國人權事業取得的巨大進步,體會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和廣泛性。
2.教學建議
⑴重難點分析:國家的性質,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和優點,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⑵教學方法建議:運用多媒體展示材料,引發學生思考:面對新舊社會兩次特大洪災,比較兩次洪災發生的不同時代,從社會制度方面思考,中國發生了哪些根本性變化?比較兩次抗洪救災的過程,從國家政權方面思考,中國發生了哪些根本性變化?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是什么,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
文檔評論(0)